本部记者 贺建锋 通讯员 杨婷婷
在石楼县红军东征纪念馆内,3件国家一级文物分别诉说着烽火岁月:一只裂缝的瓷碗,刻录着“借物必还”的铁律,见证红军战士用细瓷碗赔偿老乡粗碗的纪律初心;斑驳的羊皮浮筒,留存着1936年1.3万名将士强渡黄河的磨痕,承载百姓倾囊相助的鱼水深情;一把锈迹斑驳的军号,仍回响着“保卫山河”的冲锋号角。这里不仅是历史的陈列馆,更是山西农信人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八十余载沧桑巨变,红军“纪律如山、民心为本”的信仰,早已融入三晋大地的金融血脉。
薪火相传 从警卫战士到背包信使
在石楼的红色记忆里,有一个身影跨越烽火与建设年代——苏应真。他曾任领导警卫,1952年响应组织号召,转战金融一线,成为裴沟信用社主任。他的行头极其简单:肩挎“为人民服务”的帆布包,内装记满农户需求的“农业学大寨”笔记本、一把精打细算的算盘、一根翻山越岭的拐杖,腰间别着防狼的半尺长刀。裴沟至今还流传着他勇斗野狼的惊险故事。
在人均存款不足1元、最大贷款仅4.5元的年代,他穿梭于76个生产队,十五年间业务仅1笔17元的核销呆账。
沃野新篇 金色答卷书写时代荣光
进入新时代,石楼农信社将红色基因与背包理念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磅礴动能,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精准浇灌革命老区振兴之花,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金色答卷。
存款筑基稳增长,结构优化降成本。该联社将储蓄存款作为立社之本,聚焦“保份额、调结构、降成本”目标,实施“低成本、高计价"考核策略,主打一年期以下存款产品,推动存款规模稳健攀升、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25年8月底,该联社各项存款余额较年初净增0.67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占比87%,凸显服务“三农”和个人客户的核心定位;存款付息率有效压降至1.54%,为可持续服务地方经济奠定了坚实的低成本资金基础。
贷款兴业助实体,普惠金融显担当。该联社以“问需于民、送贷上门”专项行动为抓手,建立起高管率先垂范、中层引领带动、客户经理深耕网格的责任体系。该联社上下联动,累计走访农户6938户、商户630户、企业178户,足迹遍布城乡。同时,大力推进整村授信工程,在5个乡镇网点成功举办15场主题活动,并精心打造了如“西卫村”“三十米街市场”等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信用主体,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实体经济末梢。截至2025年8月底,该联社各项贷款余额较年初净增1.22亿元,完成季度目标的67.8%。其中,实体贷款较年初净增1.1亿元,完成季度目标的61%,普惠型涉农贷款净增1.05亿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完成率116%;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净增0.39亿元,完成占比95%,为县域小微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增收创利强筋骨,精细管理增效益。在加大信贷投放、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该联社始终坚持增收节支并举,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整体效益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截至2025年8月底,该联社各项收入达0.84亿元,完成序时任务的94.06%,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实体贷款投放规模的扩大和资产收益能力的提升,特别是正常类贷款收益率达到5.13%,带动实体贷款利息收入贡献0.51亿元,完成序时任务的89.47%。在支出端,该联社严格贯彻“支出必问效”原则,持续优化费用结构,严控非必要开支。上半年实现经营利润0.32亿元,大幅超出序时目标640%,为可持续健康发展和提升服务地方能力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保障。
严控风险保质量,资产优化稳根基。该联社始终坚持审慎稳健的风险管理理念,将提升资产质量作为核心工作目标常抓不懈。在新增贷款风险防控方面,建立严格的逾期率和不良率管控机制,从源头严把准入关,确保新增贷款质量。2025年上半年正常贷款利息收回率达到99.22%,到期贷款本金收回率保持在96.21%,正常贷款21日结息率提升至96.5%,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目标值,体现了扎实的贷后管理和即期风险防控能力。在存量风险化解方面,将不良贷款清收处置作为常态化重点工作,通过建立重点客户和重点资产 (特别是隐性不良)台账,按月实施贷后跟踪管理,并提前采取增信措施。截至2025年8月底,该联社累计清收处置表内外风险资产总额2125.58万元,其中清收隐性不良资产249.49万元,处置账面不良贷款1677.43万元,清收表外不良资产超过2125.58万元。通过不懈努力,不良贷款率下降至26.23%,资产质量结构持续优化,机构整体风险抵御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山河为证,初心如磐。从羊皮浮筒托起东征洪流,到帆布包装载民生期盼;从瓷碗裂痕映照纪律铁律,到整村授信激活产业春水——一代代农信人用接续奋斗证明:红色基因是永不褪色的底片,金融活水是滋养沃土的光源。这片曾被星火照亮的热土,正铺展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金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