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召开“辉煌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

落实惠民利企政策 交出亮眼答卷

2025-09-17   


  本报记者 吕汉富
  
  9月16日,记者从大同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 “辉煌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大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场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大同人社部门在大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聚焦主责主业,全面落实惠民利企政策,提升服务质效,交出了一份亮眼而温暖的民生答卷。
  
  就业局势稳中向好
  
  大同市人社部门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和援企稳岗政策,有效防范化解失业风险。2021年至2025年7月,全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4.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69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低位运行。针对重点群体就业,千方百计拓展就业渠道。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78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
  围绕大同“能源之城、算力之城、文化之城”建设,叫响“云中声谷”产业品牌,打造全省唯一的数据标注就业基地,联合新能源、大数据、文化旅游等重点企业,定制岗位,助力产才融合。
  激发人力资源市场活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129家,市场主体年均增长约20%,累计营收22.96亿元,服务用人单位5.02万次,帮助就业、择业、流动41.1万人次。优化创业培训,夯实创业孵化,组织创业活动,完善“一条龙”创业服务,助力创业带动就业。去年,大同成功举办“中国创翼”创业大赛暨创业成果展,大同市参赛项目斩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占全省获奖总数的三分之一。
  
  社保体系织密筑牢
  
  持续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全面落实落地,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通过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社保参保扩面超额完成省定目标。截至2025年 7月底,全市养老保险参保203.4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56.6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38.68万人,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推广成效显著,参保达107.29万人。社保卡“一卡通”加速普及,发放社保卡399.98万张、电子社保卡219.37万张,群众办事满意度持续提升。社会保险待遇持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年上调,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待遇水平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持续提高。
  此外,持续筑牢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防控体系,强化基金安全监管,助力社会保障“安全网”织得又密又牢。
  
  专技技能人才并进
  
  为推进专业技术人才发展,大同市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科学完善多维度的人才评价标准,改革完善民营企业职称评审工作,下放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高级职称评审权,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选拔、培养。全市现有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33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2人、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1人、学术技术带头人435人,建成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7个。持续深化“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围绕主导产业、重点行业及各类就业重点群体,开展订单式、定向式、项目制等精准化职业技能培训,培训22.78万人次,院校学生获证4.45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8.87万人、高技能人才3.29万人,技能人才在省赛、国赛中屡创佳绩。“十四五”期间,全市打造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8个。
  
  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大同市强化综合治理,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全面推行网上劳动用工备案,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开展劳动保障信用体系建设,畅通维权渠道,强化动态监管和统筹协调,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招工就业环境。强化欠薪源头治理,依法严肃查处欠薪行为,实现欠薪案件动态清零。稳步推进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全市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已达581人。劳动争议仲裁质效明显提升,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保持在90%以上,多元处理格局逐步健全。推进“一网通办”数字化建设和 “就业社保服务社区村村全覆盖”,优化“掌上办、网上办、就近办”,构建“十五分钟就业社保服务圈”,实现人社服务便捷化、高效化、智能化、适老化。据统计,去年为1944个基层服务点配备自助设备,截至8月底办理社保、就业、社保卡业务55.35万件,为2207名行动不便的退休人员提供上门资格认证服务。
  
  

京ICP备05072716 管理维护: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新闻宣传中心

投稿邮箱:280614331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