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激活山西转型新动能

九大赛道描绘数字山西新图景

2025-11-04   

本报记者 郭丽菲

  一场高规格的“数据要素×”大赛,正成为撬动山西产业变革的新支点。
  从提升新能源效率的“气象大脑”,到守护民众钱袋子的“通信卫士”;从激活区域资本的“金融活水”,到重现千年木塔古建风采的“数字孪生”……一系列数据要素创新应用,正以其显著的乘数效应,为山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数智动能”。
  近日,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山西分赛决赛在太原落幕。这场由国家数据局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指导、省数据局联合23家省直部门主办的赛事,吸引了近400个项目报名,最终36个优秀作品晋级决赛,覆盖能源、工业、金融、公共服务等九大赛道,集中展示了数据要素在驱动山西产业升级与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核心价值。

紧扣省情 赛道展现“山西特色”

  本次大赛的赛道设置极具针对性,能源低碳、工业制造、文化旅游等与山西经济结构紧密相关的领域备受关注。
  “本届山西分赛的整体水平之高、项目质量之扎实、与地方产业结合之紧密,都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院长赵涓涓作为大赛评委,对本届赛事给予高度评价。她表示,与国内同类赛事相比,本届大赛最突出的亮点在于紧扣省情,彰显了鲜明的“山西特色”。这一特色不仅体现在赛道设置上,更体现在各项目的实际应用中。
  据悉,为确保赛事质量,组委会做足了前期功课。不仅在报名阶段组织了8次平台化培训,气象部门还组织了行业比选,大同、吕梁、晋中、太原等地市也先后开展了区域性的参赛辅导,为高质量项目的涌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亮剑 数据赋能各显神通

  决赛现场,各参赛项目纷纷亮出“绝活”,展现了数据要素在不同领域的深度应用。
  在能源低碳赛道,国网山西电力有限公司的《基于可信数据空间的山西省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应用》项目,通过可信数据空间整合电力大数据和政务、经济等多维度数据,为政府、企业、公众提供从碳监测到碳普惠的全场景服务。
  在公共安全领域,山西能源学院的《“识”过境迁》项目,专注于精准识别境外改号诈骗电话。项目负责人介绍:“传统防诈骗多是建立黑名单库进行事后拦截。我们的创新在于实现了从事后补救到事前预防的转变。”该技术能在3秒内完成呼叫行为分析并预警,识别准确率超90%。
  在金融服务赛道,山西股权交易中心的项目致力于用数据打通资产与资本的信息壁垒,构建智能化服务生态,让数据成为新的“资本语言”,为区域性股权市场注入活力。
  在文化旅游赛道,应县木塔AI+多模态沉浸式体验场馆项目则巧妙化解了游客的遗憾。项目通过无人机、激光扫描构建木塔高精度数字孪生体,结合五折幕、裸眼3D技术,让游客身临其境。“这不仅弥补了游客无法登临二层的遗憾。”项目成员解释,“更重要的是,我们‘零部件级’的建模为文物修缮提供了毫米级数据支撑,形成了‘采集—建模—应用—反哺’的闭环”。
  此外,还有一些项目在数据采集处理层面取得突破,解决了企业数据分散、格式不一的难题;亦有专业领域项目将预报时效大幅延长,预测准确率领先省内,彰显了数据要素的专业价值。
  省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副处长王菀萌表示,数据的价值在于应用,应用的关键在于场景。例如在民生服务领域气象数据方面,从“数智决策赋能防灾减灾”到“数智气象赋能风光新能源”,从“气象数据赋能轨道交通安全运行”到“天气保险指数赋能粮食安全”,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为气象数据价值释放提供了鲜活案例,彰显了数据要素与行业深度融合的巨大潜力。

立足实效 跨界融合解决真问题

  纵观本届大赛,参赛项目普遍实现了从技术展示到实际应用的跨越。“这些项目不再是‘单一技术的炫技’,”现场评委认为,“它们展现出通过深度融合与跨界创新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强大能力”。
  工业制造赛道的《基于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的设备预测性维护与产品质量提升》项目,直面数据整合难、运维被动、质量管控滞后等痛点。团队融合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与物联网技术,首次建立了“设备维护—工艺优化—质量提升”的联动控制模型。团队成员表示:“我们打造的是一套‘数据驱动的预测性维护与质量提升系统’,目标是实现数据价值的倍增。”
  文化旅游赛道的《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赋能景区运营模式革新》项目,也充分展现出数据在古建保护与运营中的深度融合。团队通过构建“健康档案”式数据体系,实现从环境、客流到文物本体的智能监测与预测,推动保护从“救火队”转向“守护者”。
  “我们通过可信数据空间实现数据与能源低碳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在碳监测中将测算周期从年度压缩到月度,显著提升了决策效率。”能源赛道一等奖获奖项目主创人杜峰介绍说。

乘数效应 数据价值持续释放

  “围绕数据要素的典型场景和实际应用,参赛团队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评委专家普遍认为,本届大赛成功挖掘并体现了“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这种效应在不同领域呈现出各具特色的价值形态。
  公共服务领域,数据要素的应用实现了识别准确率、实时性与保护范围的多重提升,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有项目负责人强调,数据要素在其项目中“乘出了更全面的网络保护”,展现了在解决社会民生问题上的强大潜力。
  低空经济领域,《推动多源数据融合应用,打造低空经济襄垣范式》项目通过构建“2张网+2个平台+1个中心+N场景”的架构体系,实现政务、警务、工业、商务等多场景数据融合应用。项目人员介绍:“在森林防火中,我们融合红外、气象与历史火情数据,可实现米级定位、分钟级调度,重点林区覆盖率提升至80%,处置效率大幅提升。”
  工业制造领域,数据的乘数效应尤为显著。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则展现了“数据×全链条”乘出协同效率、“数据×智能技术”乘出决策智能、“数据×产业生态”乘出创新范式的综合价值,为传统能源大省的绿色低碳转型蹚出一条新路。
  更值得关注的是,数据要素已深度融入某些专业服务的全流程。从技术研发、产品加工到最终的定制化服务,数据成为所有工作的基础与核心,这种全流程的深度融合正是产生乘数效应的关键所在。

格局初显 精准破解行业痛点

  “从项目分布看,山西数据要素应用已形成‘核心突围,多点开花’的清晰格局。”评审专家分析认为,这一格局既聚焦传统优势产业,又拓展新兴领域。
  一些金融项目成功激活了沉睡的企业数据资源;医疗影像平台则以“全省一朵云”模式,打破数据孤岛,实现影像资源的集约化服务与智能化应用,成为民生服务领域的标杆;油气行业的勘探与开发,成功突破致密气开发的“硬骨头”,将致密气的开发从一门“解释艺术”转变为一门“预测科学”,走出一条智能化的发展新路。
  总体而言,数据要素应用在山西已超越“锦上添花”的辅助地位,正紧密服务于全省整体战略,清晰勾勒出“数据要素×实体经济”的山西路径:一方面做强存量,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做优增量,培育新兴产业动能。
  这些优秀项目成功的背后,有着共同的逻辑。专家指出,其整体优势在于“场景驱动下的解决方案集成能力突出”,能精准把握行业痛点并有效组合现有技术。

激发“富矿”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

  “山西是‘场景富矿’,但需要构建更强大的‘开采和冶炼能力’。”展望未来,山西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赵院长提出了一个精准的观察:山西拥有能源、重化工等传统的庞大实体经济和清晰的应用场景,这为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从能源气象预测到通信安全防护,从资本市场服务到产业转型升级,这些创新项目正在将山西的“场景富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从古建数字化保护到医疗影像全省共享,再到低空经济全域贯通,从工厂的智能化改造到煤炭全产业链的协同升级,这些创新项目正在将“场景富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
  决赛路演现场的思想碰撞与智慧交融,不仅展现了当下数字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更在政府有力政策的支撑下,描绘出资源型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升级的山西新图景。
  “本届大赛同去年相比,不仅赛道有所增加,参赛作品质量也有所提升。特别是在参赛的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像山西能源学院的学生团队这样,非常具有创新性的年轻力量参与进来。另外,在‘文化旅游’、‘工业制造’和‘能源低碳’领域的参赛项目质量也比较突出,已经涌现出一批成熟的项目。”山西省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本次大赛为新的起点,加快推进“数据要素×”行动计划在山西的深入实施。通过政策、资金、人才三轮驱动,培育壮大数据要素市场,推动优秀项目在山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全省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该负责人还表示,山西有很多的特色场景,基础设施优势也比较强,特别是在数据中心的发展和能源方面优势较为明显。欢迎全国数据要素的相关企业和创新创业者来晋发展创业,共同描绘数字山西新图景。

京ICP备05072716 管理维护: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新闻宣传中心

投稿邮箱:280614331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