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城区上站街道小阳泉北社区委员冯超

用奉献担当“写”好基层治理故事

2025-11-04   

冯超认为,做基层工作来不得半点懒惰。

本报记者 孟存田 文/图

  1991年出生的冯超,现就职于阳泉市城区上站街道小阳泉北社区。从微网格员到网格员,再到社区委员的身份角色转变,都是她用积极、辛苦、热情的脚步走出来的。她认为,做基层工作来不得半点懒惰,要用青春热情投入工作。

参军入伍锤炼意志

  大学期间,冯超就读于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入学后不久,她便怀揣着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参军入伍。
  从大学校园走进军营,冯超经历了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不仅磨砺了意志,更锻炼出坚韧不拔的精神,逐渐成长为不怕苦、不怕累,富有责任感及使命感的优秀战士。
  退伍返校后,冯超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在“首届心理健康知识网络竞赛”中,她凭借出色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知识储备,一举夺得一等奖。荣誉的取得让她深刻体会到换位思考、耐心劝导的重要性,对她未来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冯超还热爱足球运动,在“全国女子大学生足球锦标赛”中,她与队友并肩作战,日复一日刻苦训练,最终获得三等奖。

奉献担当赢得赞誉

  身为微网格员,冯超深知,每项细微的工作都关乎着社区的和谐稳定。她充分发挥微网格员的精细化优势,通过深入了解网格内的居民情况,掌握基本信息和需求,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无论是居民的日常咨询、困难求助还是社区环境整治,冯超都迅速响应,积极协调,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由于表现优异,她被选拔为社区全科网格员。
  在全面了解小区情况、居民需求的基础上,冯超提出“一认识、二熟悉、三融入”的工作理念。“一认识”即认识网格内的每一名居民。她通过挨家挨户走访,与居民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并及时记录下来,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熟悉”即熟悉网格内的环境和资源。她对网格内的道路、建筑、公共设施等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并掌握了网格内各类资源的情况,以便居民需要帮助时,可以迅速定位问题所在,寻求相关部门解决。“三融入”即进一步深入社区、融入居民生活。情感融入:通过定期走访、与居民面对面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用真情和热情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服务融入: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居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秉持这样的工作理念,冯超为居民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赢得了广泛赞誉。
  盛泽园里一单元居民为出入方便加装电梯,但同单元的一层住户怕影响采光强烈抵触,拒不配合。冯超第一时间到现场实地查看相关情况,并将此事上报街道。她还积极上传下达各方意见,并配合居民到城区住建局咨询了解相关政策。得到相关部门禁止施工的指示后,她积极协调多部门及居民代表反复协商此事,最终业主们达成共识,妥善解决。
  辖区下水井至路边化粪池管道坍塌,导致一个市场的厕所污水外溢,急需关停部分单元的用水设备,6个单元的81户居民用水将受到影响。冯超通过与市场紧急联系,先采用应急措施,在确保居民用水不受影响的同时,尽力控制市场厕所污物外溢情况,直到问题被彻底解决。

践行使命服务居民

  当选社区“两委”委员后,冯超虚心向同事学习,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工作,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她还善于不断反思和总结,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和思路,以便更好地适应社区工作的需要。
  面对居民的纠纷,冯超会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耐心倾听他们吐露烦心事、揪心事,产生“共情”,再想方设法苦口婆心劝解,竭尽全力让双方从“剑拔弩张”转变为“喜笑颜开”。
  宣传工作是连接社区与居民的桥梁,是传递信息、凝聚人心、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宣传方式上,冯超注重多样化、灵活化,利用公告栏、微信群、邻里微光等平台及时发布社区工作动态、政策法规、健康知识等内容。此外,她还积极开展健康讲座、法律咨询、文化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吸引居民参与,增强宣传的互动性和时效性。
  面对未来,冯超满怀信心与期待,她表示,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为社区发展贡献更大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退伍军人的崇高使命,书写昂扬奋进的巾帼华章。

京ICP备05072716 管理维护: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新闻宣传中心

投稿邮箱:2806143318@qq.com